当前位置:主页 > 儿科 > 抽动症 >

频繁眨眼、耸肩?如何区坏习惯与抽动症!

发布时间:2025-05-08 14:56

  随着儿童抽动症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,也有着不少的家长关注儿童抽动症,在面对一些类似抽动症的一些症状时,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儿童抽动症。那怀疑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后要怎么做呢?为此整理了一些建议,来帮助家长,守护自家孩子的健康。济南童康儿童医院是坐落于山东省的一家正规的医疗机构,多年来致力与儿童疾病的诊疗,也凭借其诊疗水平,环境等获得了患者家属的信赖与认可。

 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抽动症,可参考以下综合建议:

  一、初步判断与就医

  观察症状: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快速、不自主的眨眼、耸肩、甩手、喉咙发声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,并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。建议用手机拍摄症状视频,就诊时供医生参考。

  及时就医: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应尽快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,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(如癫痫、脑外伤等)。医生可能通过《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》等标准进行诊断。

  二、家庭护理与心理支持

  避免强化抽动:

  不要提醒、责备或模仿孩子的抽动行为,以免加重焦虑。

  以平和态度对待,减少对症状的关注,通过游戏或兴趣活动转移注意力。

  营造宽松环境:

  避免家庭冲突和过度压力(如学业苛责、过度“鸡娃”),保持和谐氛围。

  适当减轻学习负担,避免疲劳和紧张情绪。

  情感支持:

  明确告诉孩子“抽动不是错误”,帮助建立自信,鼓励社交活动。

  若孩子因抽动被嘲笑,需与学校沟通,引导同学理解并提供保护。

  三、生活习惯调整

  饮食管理:

  减少刺激性食物(如咖啡因、辛辣、油炸食品)和含添加剂的零食。

  多吃蔬菜、鱼、牛奶等营养均衡的食物。

  作息与运动:

  保证充足睡眠,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。

  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户外运动(如游泳、打球),缓解紧张情绪。

  限制电子产品:控制手机、电脑使用时间,避免声光刺激诱发抽动。

  四、治疗与康复

  中西医结合治疗:

  西医:轻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(如习惯逆转训练)改善;中重度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,注意药物副作用。

  中医:辨证施治。

  心理行为疗法:

  认知行为疗法、家庭治疗可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和共患病(如焦虑、强迫症)。

  家长可学习《爱是最好的良方》等书籍,通过爱的陪伴和情绪疏导促进康复。

  五、长期管理

  预防复发:注意气候变化,预防感冒(外感可能加重症状);避免过度兴奋或情绪波动。

  定期复查:遵医嘱调整药物,不随意停药。若症状复发或伴情绪问题(如自伤、抑郁),需及时复诊。

  关键提醒

  避免误区:抽动症无法通过打骂或强制停止改善,反而可能加重。

  家庭角色:父母需调整自身焦虑,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。

  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,多数患儿症状可逐渐缓解,部分青春期后可能自愈。若需进一步指导,可联系中国抽动障碍协会等专业机构。

  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、交流,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,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。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原作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 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用诚信打造口碑,用真情传递温暖。医院自成立以来,一直秉承“以病人为中心,以服务为关键”的宗旨,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,如何温暖家人,如何温暖病人。医院要求每一个去医院的病人都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,把病人想要的、想不到的都放在病人面前,清除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,帮助病人成功就诊。

 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开设线上预约挂号,如有更多疑问可以拨打热线咨询或关注“济南童康儿童医院”公众号,济南童康儿童医院专家团队为您健康保驾护航。

地址: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25-7号

健康咨询热线:

0531-81301111

Copyright ©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版权所有

鲁ICP备16010134号 济医广审字(2024)第0523-308号

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,可发送邮件联系删除。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