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11-15 13:57
“我家孩子总是毫无预兆地打人,导致现在脾气越来越暴躁”
“上学的时候打同学,放假打小区里的孩子,现在基本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了,回到家也都不敢说他,生怕哪句话说错,就又急了,摔东西,打人”
“有时候急起来还会自己打自己,身上弄得鲜血直流,青一块、紫一块,小妹妹见了他都躲起来”
很多上小学的小朋友,在这个年纪里,正是广交朋友,喜欢和朋友嬉闹的年龄。
有很多家长都会说一去接孩子放学,老师就得把自己叫去留下说话,原因是几乎每次都会有3、4个小朋友一起来告他的状,随便就打人,很多小朋友都已经不愿和他玩了。
孩子还会委屈地说,他不想上学了,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玩。这也让做家长的很是犯难。
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喜欢打人呢?
小心自家孩子得了多动症
多动症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?
多动症孩子爱打人的3大原因!
01多动症孩子的核心症状不同
多动症的3大核心症状分别是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和冲动。
所以,多动症主要分为三个种类:注意力缺陷型,多动冲动型,以及注意力缺陷+多动冲动混合型。
而研究表明:注意力缺陷+多动冲动混合型孩子的攻击性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,而且在行为上有更多的问题。
02
大脑执行功能异常
研究表明:多动症会导致孩子的执行功能发展,落后同龄人30%至40%。
曾经,脑神经科学家通过各种影像学的手段,比较了多动症患者的大脑和正常的大脑。
结果发现,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区域间、区域内的脑活动异常。
主要是在执行控制网络和注意力网络中呈现了多层级的脑网络失调。
所以,在认知方面,脑网络的发展异常影响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行为控制。在行为方面,影响多动症孩子的情绪调节和学习、适应能力。
03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受损
多动症的前额叶损害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。
前额叶受损会导致,多动症孩子的前扣带回皮质激活水平低于正常孩子,这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抑制能力低下。
孩子多动症,出现的打人问题等长大了会不会就好了?
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现在年纪小,等稍微长大一些,孩子的多动症状就会变好一些?
在过去,很多家长认为多动症到了青春期就会缓解,孩子到了青春期过度活动的情况确实会减少,但其他的问题可能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,其实问题依然存在。
有很多人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,甚至有一部分能持续到成年,对他们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,而且很多多动的症状,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演变成其他的问题,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之后,多动的情况有的会变得更加复杂。
因此,对于多动的孩子干预应该尽早。
怎么改善孩子的打人问题?
一般来说,医院会建议有“打人”问题的孩子进行仪器治疗、药物治疗和行为康复训练。但除此之外,平时生活中,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管理也非常重要。给家长们的3个小建议...
01先解决情绪,再解决矛盾
当孩子打了其他的同学,第一时间除了先要向对方孩子和家长道歉。
我们也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冷静下来。切记,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!
最重要的是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以后,能够冷静地进行沟通了,再去了解孩子打人原因,随后对孩子进行教育或批评。
02教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宣泄方法
负面情绪都会引起孩子的攻击行为。
多动症孩子控制能力弱,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处理情绪的小方法。
比如打沙发、打枕头、撕纸等发泄方法,找人聊天、画画、深呼吸等对外倾诉的方法。
再比如听歌、运动、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等注意力转移的方法。
引导孩子把攻击性行为减少到最低和最少。
03科学提升孩子的自控力
孩子会发生攻击性行为大多都是因为情绪冲动、自控能力弱。
所以提高孩子自控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的之一,提高自控力有几下4个小方法:
★放松疗法:
用放松类的轻音乐,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安静、舒适的状态,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冲动,平缓暴躁的情绪。
★暂停警告法:
这个方法就好比一些竞技类的运动比赛,只要违规了,出示红牌警告,犯规次数多了,只能被惩罚出场。在他们出现攻击行为时,随时的警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纠正不良的行为。
★轮流等待法: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排队等待的集体游戏中,在遵守秩序的过程中,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,增加自我控制力。
★正强化法:
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助训练的时候,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孩子反馈,鼓励孩子的正向化表现,这样能够减少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。
但很多行为并非是他们本意,而是由于多动症症状所导致的冲动。
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提供有效帮助和带着他们及时就医!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、交流,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,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。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原作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地址: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25-7号
健康咨询热线:
0531-81301111
Copyright ©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版权所有
鲁ICP备16010134号 济医广审字(2024)第0523-308号
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,可发送邮件联系删除。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