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4:24
“星星的孩子”想必对于不少的家长来说是不陌生的。孤独症的患儿行为类似于星星那样,可能也因为这样才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,此类疾病对于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的。在面对类似于孤独症的孩子,作为家长要如何的去判断呢?为此整理了相关的资料,来让家长参考、认识。济南童康儿童医院是位于济南市的一家医疗机构,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抽动症、多动症以及性早熟等疾病的诊疗,也聚集了多位专业、资深的医生、也配备了医疗设备,还凭借自身的诊疗水平、实力获得了家长的认可。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儿童孤独症如何自行判断!
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,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倾向。以下是需要关注的预警信号及具体表现:
一、核心预警信号(重点关注社交、语言及刻板行为)
社交互动缺陷:
回避眼神交流:6个月后仍缺乏与照顾者的对视,或眼神交流短暂。
对名字无反应:1岁时对他人呼叫自己的名字无反应。
缺乏共享兴趣:不会主动展示玩具或兴趣点(如指物分享)。
难以建立同伴关系:对同龄儿童无兴趣,不参与互动游戏。
语言及非语言沟通障碍:
语言发育迟缓:12个月无婴儿语(如“爸爸、妈妈”),24个月无两字短语。
重复语言或动作:机械重复特定词语、广告词,或出现刻板手势(如不停摆手)。
语调异常:说话语调单一,缺乏情感起伏。
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:
固定行为模式:坚持走固定路线、物品必须按特定方式排列。
迷恋单一物品:长时间专注旋转车轮、瓶盖等非功能部分。
感官异常:对某些声音、触感过度敏感或迟钝。
发育进度异常:
运动发育延迟:如8个月不会爬,1岁不会走,或以跑代走。
智力发育不均衡:可能伴随认知落后,但个别领域(如记忆)表现超常。
二、分年龄段观察要点
6个月至1岁:
无社交性微笑,对亲近者无依恋反应。
对玩具兴趣低,更关注手部动作或物体细节。
1-2岁:
缺乏手势交流(如挥手再见、摇头点头)。
不会模仿简单动作(如拍手、假装打电话)。
2-3岁:
无法玩假装游戏(如过家家),语言仅限于重复而非交流。
对规则变化极度抗拒(如更换餐具位置引发激烈哭闹)。
三、家长自评工具参考
简易行为观察量表:如M-CHAT(修订版孤独症筛查表),若核心项目阳性数≥3项需警惕。
ABC量表(孤独症行为量表) :总分≥53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。
四、注意事项
症状的多样性:孤独症表现差异大,可能同时存在智力超常或低下。
发育窗口期: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,发现异常应尽早到 妇幼保健院、儿童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 进行专业评估。
鉴别其他疾病:需排除听力障碍、智力低下、语言发育迟缓等。
五、专业诊断流程(供就医参考)
病史采集:详细记录孕期、家族史及发育里程碑。
行为观察:医生通过结构化游戏观察社交反应。
量表评估:常用CARS量表(≥30分提示孤独症)、ADOS-2等。
医学检查:脑电图、基因检测等用于排除其他疾病。
重要提醒:家长自行观察仅作为初步筛查,不能替代专业诊断。若发现多个预警信号,务必及时就医,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、交流,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,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。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原作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地址: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25-7号
健康咨询热线:
0531-81301111
Copyright ©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版权所有
鲁ICP备16010134号 济医广审字(2024)第0523-308号
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,可发送邮件联系删除。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